中俄两国再度签订能源大单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11-13
- 浏览量:623
中俄双方就天然气进出口问题的谈判曾经旷日持久,但今年一年间,中俄两国就连续敲定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解决了此前洽谈近二十年未能解决的问题。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共同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中俄两国再度签订能源大单,西线天然气管道落地,而未来东西两线天然气协议均开始运作后,中国将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买家。
此前曾被预测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签署的中俄天然气西线供气协议如期被敲定。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达成的协议中,俄方将从西伯利亚西部通过阿尔泰管道向中国每年供应额外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30年。
俄气首席执行官米勒表示,根据与中石油集团协议中的部分内容,俄罗斯可能在4-6年内,开始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表示,首轮协议将使俄罗斯从经济和政治上更加依赖中国。中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财力和市场的国家能够长期稳定地消费俄罗斯巨大的能源出口。普京也将有机会向欧洲和美国证明俄罗斯不会因为乌克兰事件而被孤立。
价格问题一直是这场谈判旷日持久的主要障碍,而今这个秘密仍未被揭开。值得注意的是,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价格问题也是本次西线协议较晚签署的主要原因,而中国自9月1日起上调了对国内天然气批发商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此举对于西线协议的顺利达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俄罗斯方面的消息也佐证了这一事实。俄科学院油气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阿列克谢·马斯捷潘诺夫认为,“西线”一直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优先项目,而俄中关于经西线供气协议晚签的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制定条件。
马斯捷潘诺夫表示,有关通过西线管道向中国供气的谈判被拖延,不是因为中石油不愿购买高价天然气,而是因为中国国内市场的定价是可调性的。中国国内气价的限制导致进口天然气的价格高于出售价格,且进口天然气需要国家的大量补贴。
截至目前,中俄双方已经敲定了从俄罗斯输气包括西线与东线两种方案,西线管道主要利用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基础,而东线则涉及东西伯利亚、远东与萨哈林大陆架的天然气田。西线方向年供气量约为300亿立方米、东线方向约为380亿立方米,俄罗斯今后每年向中国输送680亿立方天然气。东线运输管道在今年5月中俄签署价值4000亿美元的协议后开始修建。
中石油方面并未透露过已经签署的天然气购销协议的价格,俄气方面也拒绝透露对华天然气价格。不过此前的东线协议签署时,俄方曾透露合同总金额为4000亿美元,天然气价格可能超过每千立方米3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