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刊杂志 > 20年内耗尽 中国将从石墨大国变为石墨贫国?

20年内耗尽 中国将从石墨大国变为石墨贫国?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07-09
  • 浏览量:446
【字体:

黑龙江省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约有近千家石墨企业,石墨资源滥采乱掘、采富弃贫、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开采和加工呈现无序化状态。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方式和速度,最多20年,国内已探明的石墨资源将消耗殆尽,届时中国将从国外高价进口石墨,由石墨大国变成石墨贫国。与此同时,更多的乱象也发生在销售领域,由于大多为原料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相互竞价成为常态,致使资源低价流失海外。

 

业内人士称:“中国石墨界如果再走低端路线,恐怕就连做苦劳力的资格都没有了!”石墨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比稀土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层面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产业的转型升级。

 

既然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了担忧,那么,石墨会否真的成为下一个稀土?如何保护石墨资源不被过度开采?专家表示:“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由于目前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在技术和工艺上还面临这样的技术瓶颈:石墨烯作为附着在石墨上很薄的一层丝状物,需动用人力进行手工剥离,尚有待技术革新和工艺方面的突破才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分离,从而满足商业开发的需求。而要实现革新和突破还需将近十年的工夫。所以就目前而言,还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开发利用。而一旦实现突破,其商业开发势必大量增加,若不提前加以规划和保护,掠夺式的滥采乱掘会更加严重。因此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必须提前保护,以避免遭到像稀土那样的厄运。”

 

另外,要确保石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借鉴稀土资源的管控模式,从全国范围内调控石墨产能,鼓励科技研发,统筹规划石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石墨产业扶持、统筹规划石墨产业,保护性开发石墨资源是当务之急。

 

石墨烯在国外的使用技术相对成熟,应用范围和量化能力方面,中国的生产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在新技术研发方面,中国则相对欠缺。在顶尖技术应用推广方面,我国难以获得石墨烯技术转让便利。但从需求市场的潜力来看,石墨烯在应用上将逐渐扩大,从目前上市企业的研发能力来看,石墨烯实现量产的趋势不会改变。而从概念到量产路还很长,从上市公司发布的相关石墨烯的公告中并没有一家公司成功量产石墨烯。专家表示,石墨烯在国内市场上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需要5-10年,要达到成熟的产业规模时间要更长。国内石墨烯行业量产仍处于摸索阶段,除了科研院校的实验使用外,企业也多数是处于小试或者中试阶段。

 

至于石墨及石墨烯未来将具有哪些投资价值?将带动哪些相关板块和领域的发展?专家认为,这取决于未来石墨烯的剥离技术和工艺能否突破,突破到什么程度,开发成本能否下降,需求能否上升,适用范围拓宽到什么程度,以决定其价值。至于未来石墨价格的走势如何?很多方面还是未知。

 

就石墨烯概念股板块而言,虽一度受到“国内已探明的石墨资源将消耗殆尽”的消息刺激逆势大涨,但随后的却普遍呈现跌势。其中,方大炭素6月24日下跌1.34%,25日继续下跌2.54%。金路集团24日下跌2.13%,25日继续下跌1.37%。华丽家族24日下跌1.69%,25日继续下跌1.95%。尽管如此,石墨烯以其近乎完美的性能,广泛而廉价的原材料来源,以及卓越的综合性能,有望给全球带来电子和信息等产业的革命,势必将带来未来人类智能生活的巨大革新。因而投资者应关注该板块在A股市场的表现,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尽管按照目前探明的储量,中国稳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在世界石墨产业链上处于初级的原料加工阶段,大量高附加值的石墨产品依然依赖进口,这让很多人将石墨看成下一个稀土。但市、县级政府的发展热情要远大于省级管理部门,加上石墨的重要性尚未上升到国家层面,石墨恐怕短期内难以获得如稀土一样的价值提升。

 

国内目前并没有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石墨烯,只有几家生产碳纤维产品的公司正在进行石墨烯产品的研制,目前都没有大规模量产的能力。不过由于石墨烯概念的良好前景,部分个股仍值得提前布局。

 

(中国耐材之窗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