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 全国性电力过剩或会提前到来

全国性电力过剩或会提前到来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12-10
  • 浏览量:586
【字体:

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发电机组近亿千瓦,并在2013年底,发电装机总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却大幅回落。这意味着,我国电力供需结构失衡趋势越来越明显,全国性的电力过剩可能会提前到来。

 

今年年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全年增长7%左右,然而,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仅为3.9%,大大低于预期。与此同时,设备利用小时数也大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3204小时,同比下降了174小时。

 

按照电力行业即成的规则:若某一地区,全年的设备利用小时数高于5500小时,说明该地区用电紧张,可继续增加电源投资;若低于4500小时,则说明该地区电力富余,一般不能再新增发电装机。

 

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4511小时,已处于饱和边缘。尽管如此,我国前三季度的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仍高达5250万千瓦,8月份,国家发改委还公布了25个最新核实的火电项目。为何在电力相对饱和状态下,电源建设的投资冲动依然难以控制?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自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价格大幅下跌,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火电获得了发展良机,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煤炭价格长期看空的背景下,尽管电力市场出现过剩,但依然难以抑制企业对火电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不仅受到政策支持,还具有排他性的 投资特点。例如,东北地区尽管窝电严重,但风电项目仍在不断上马,其原因在于,面对有限的优质风资源,没有企业愿意主动放弃,因为放弃布局就意味着未来不 会再有参与的机会。

 

另外,一些投资周期相对较长的电源项目,如水电、核电的陆续投产,也推动了电力供应数据的快速增加。然而,电力供应和需求的失衡,如不在政策上加以规范和优化,未来的矛盾可能会集中爆发。

 

我国经济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换挡期”,电力需求的增长自然会放缓。由于我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 会用电量的70%,而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的用电量又占到工业用电量的一半左右。因此,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对高耗能产业的限制,未来电力需求的 增长也将进入中低速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