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相关行业 > 钢铁企业进出口双降原因解析

钢铁企业进出口双降原因解析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09-13
  • 浏览量:684
【字体:

据相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钢材进出口同比双降,钢材出口量较上一月下降明显;那么钢铁企业要如何面对进出口双降的局面?

 

      钢铁企业进口下降原因

 

一、外围饱和,成本增加,结构转型 (1)目标市场需求疲软 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我国钢材进出口贸易增速逐月放缓。从出口目标市场来分析,欧洲作为中国钢材主要输出对象正遭受债务危机拖累。由于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萎缩,进口需求减少。我国主要出口市场进口需求都较上年表现疲软,不仅是欧美发达国家,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而其中问题最严重的是欧盟、印度和中国台湾。2012年1~7月我国对欧盟、印度和中国台湾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6%、3.3%和5.7%。在欧盟国家中,我国对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中东地区受政治战乱影响,我国对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伊朗、叙利亚等国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2)贸易转型控成本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498亿美元,同比增长7.7%;加工贸易进出口7532亿美元,同比增长3.1%,低于同期外贸进出口增速4个百分点。其中来料加工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1.%和11.6%,进料加工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6.4%和4.0%。出口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国外订单减少,或者是来了订单因为利润太低企业不愿接;另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以来,国内物价、劳动成本和国际运费成本上升,在国内进行加工的利润大幅下降,国外委托方将一些加工业务转移到东南亚等国家。 (3)出口结构偏向工业制成品倾斜 根据海关统计,2012年1~6月份我国初级产品出口244亿美元,同比增长0.2%;工业制成品出口9055.87亿美元,同比增长9.7%。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欧债危机冲击最大的是精加工程度较低的产品以及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化学类产品,这部分产品有的出口附加值低、资源密集和技术含量低,有的高污染,均不属于国家鼓励出口的范围。从外部来看,我国钢铁冶炼产品相比发达国家质量优势不足,容易受到欧美国家贸易壁垒的阻碍,尤其是在债务危机肆虐的背景下,钢铁出口难上加难。从内部来看,我国钢铁成本要素过高、生产工艺落后、环境压力过大、资源短缺以及贸易促进政策不完善都是制约境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国内出口型企业应对之策 (1)相应国家政策提优保价开拓市场“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是当前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促进利用外资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9月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改善金融服务、优化进口环节管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旨在加强进口的措施。 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稳定外贸增长,如稳定出口退税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完善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等。面对不利形势,国内企业应把市场立足点转到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亚洲、非洲、拉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做好市场调研,避开贸易摩擦和战争及动乱风险;积极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进行产品的品牌、设计、制造、网络和管理创新;接受行业协会协调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避免企业间产能重复建设、低价同质竞争。 (2)突破贸易壁垒维护自身权利 国际经济的持续衰退,导致全球性的用钢需求连续下滑。特别是欧美债务危机以来,全球股票、大宗商品市场暴跌,美元贬值的信号越发强烈,让原本已价格优势受贸易国青睐的中国钢铁业竞争能力有所下降。 贸易国本身粗钢产能增加,同时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其国内的用钢需求也呈下滑趋势,让其国内产能几乎能满足本国用钢需求,同时该国作为我国主要的钢材出口国之一,进口量相对较大,因而认为中国的大量钢材出口已经给其国内产业和就业可能带来的影响,遂采取反倾销调查以保护国内钢铁业的发展,致使中国钢材出口受阻。 中国钢铁出口钢材屡次遭到莫名调查,其重要原因还是贸易国出于对本国相关行业的保护而设置的贸易壁垒;全球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大潮让基础建设步伐放慢,有限的需求难以承载中国的大量出口。

 

      钢铁企业出口下降原因

 

为了应对今后愈发严峻的钢材出口形势,中国钢铁企业除了积极应对贸易国的反倾销调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贸易国数量的培养。 综合来看,虽然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出口型企业所面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不过总体形式依旧乐观,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虽然全球经济正在滑向新的“危险区域”,世界各国也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经济增长模式,不过我国出口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远远少于过去,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GDP增长14.2%,净出口的贡献度为18%。而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8%,但净出口的贡献度却是负0.7%。这表明即便当下欧债危机肆虐,但经济危机并不会通过出口下降传导至中国,我国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的能力依然强大。

 

 第二,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速大幅放缓,从2007年的增长26%,到2008年的增长17%,再到2009年的下降16%。而国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放缓却不像出口那样剧烈,从2007年的增长35%,到2008年增长31%,再到2009年增长27%。这意味着出口对我国经济推动作用微乎其微,经济增长原动力仍然来自于内需及投资。

 

 第三,随着“十二五”钢铁规划的下发,国内钢铁业转型期也随之到来,我国钢企需要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依靠出口创收转变,这就要求国内钢企加快自身技术革新,与世界接轨,从降低劳动成本和资源成本出发寻求新的突破。

 

第四,遭受贸易摩擦案件,需积极应诉,利用好WTO规则和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主张自己的权利,将损失降低到最低。出口型企业要适应国际竞争并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关键是要熟悉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及时分析国际市场变化。同时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出现的新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