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经济 > 今年年中将试点碳交易

今年年中将试点碳交易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04-24
  • 浏览量:456
【字体: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碳交易部副主任张昕表示,预计今年年中将在各试点碳市场进行交易。随着试点省市交易开锣时间的临近,碳交易这个话题的热度在业内持续升温。业内人士表示,北京、上海、广州将会进行首轮试点。

 

  各地紧锣密鼓进行准备工作

  

4月20日,在由NCSC与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联合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来自试点省市环交所的人士成为炙手可热的提问对象。

  

“整个天津市碳市场管理办法制定已完成,反复几稿。”天津环境交易所总经理王靖说,“监管准备制定地方行政性法规。”

  

“北京市正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相关立法程序也在同步推进,”北京环交所周丞说,“北京环境交易所承担的是电子交易平台搭建和交易规则制定,目前已经完成了指标和初步设置,具备试营的条件。”

  

与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呼应的,是来自行业的种种疑问。交易价格将如何确定?配额如何分配?何时能够启动交易?尽管各地方案已密集推出,但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这或将成为能否吸引企业到这个政府搭建的舞台上唱戏的关键。“碳配额一旦开始流动,政策稳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位碳市场参与人士表示,“要减少政策风险。”

 

  北上广将成为第一组试点城市

  

“根据试点工作进程,我们认为北京、上海、广东属于碳试点工作第一组,进展比较快,相对试点设计比较完善。第二组是天津、深圳,第三组是湖北、重庆。”张昕将各试点地区碳交易试点技术内容归纳、总结和比较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各地排放企业参与交易门槛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如北京的排放企业参与交易门槛为年均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而上海则对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进行了区分,分别设定了2万吨和1万吨的门槛。

  

能分配到多少配额是目前参与试点的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企业希望政府在配额分配的时候不要一刀切,”周丞说,“北京参与交易试点的企业成立了一个联盟,希望能向发改委争取利益。”

  

企业的利益诉求和地方减碳的愿望在此刻形成博弈,如果配额量过多,则会导致市场虚设,不仅没有流动性,而且减排目的也会落空;而配额量过少则会抬高碳价,导致企业成本提高。“其中的关键是排放总量的设置。”一位碳市场行业人士说。

  

对于各地排放总量的设定,张昕认为,各试点地区都考虑了地区排放强度和温室气体的核算基础,并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交易的核心则是制度的MRV(监测、报告和核证)。“七个试点城市的MRV主要是基于欧盟经验和国际标准,同时考虑我们国家的特色,根据政策标准去制定方针。”张昕如此评价。

 

  碳交易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碳交易试点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具有激励机制的碳交易机制,这里涉及到理念、制度和技术的问题。”张昕说。

  

张昕认为,理念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耗、排放控制的问题。而王靖也认为,目前排放总量的制定中,存在GDP和碳排放的博弈,“如果完不成和地方的博弈,为了保住GDP而提高排放总量,市场的建立就没有意义了。”

  

在各地纷纷试水的碳交易中,其核算、方法学、登记等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七个试点省市均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不同的标准,这为未来全国层面的碳市场的链接和形成制造了难度。“但这也是我们试点的目的之一,”张昕解释说,“我们通过不同情况的试点,也为今后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借鉴经验。”

  

据一位碳市场人士透露,目前国家能源战略中心、清华大学正在研究六个行业的MRV,作为各省市的借鉴依据。“各省市自己制定的指南,行业不完全一样,”上述人士说,“因此如果产生交易,就需要有第三方认证。”

  

中国镁质材料网 采编:cl】

相关文章